隨著畢業季的到來,你是否已經想好職涯的下一步?
或是對於現階段結束之後,何去何從而感到躊躇?
還是說在海外輾轉多年了,應該海歸回台,貢獻所學呢?
學界 vs 業界,該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
有什麼方式可以檢視自己跨界後,仍然可以適用的技能呢?
下半年 project Tyra 將帶來六場職涯系列活動,其中四場學界活動將以訪談形式,邀請多位講者交互穿插分享自身豐富的經驗,每場活動後將有機會與講者和參與者交流,並建立自身專業的人脈。此外,還有兩場業界活動,協助想從學界轉業界者跨越鴻溝,提早準備好進入求職市場。
學界多國及不同領域的職涯訪談:
6/29 美國學術伴侶:攜手闖蕩物理界的求職歷程
8/10 台灣學術家園:海歸學者的教職與研究之路
11/02 歐洲求職實錄:德、瑞、挪三國學者之求職心得
11/16 美國生醫舞台:跨領域新進角逐學界之經驗談
業界職涯工作訪及經驗分享:
8/17 職涯工作坊:學界轉業界,從何著手?
9/14 從德國到美國,跨文化學界轉業界經驗
趕緊拿出您的行事曆把那幾天空出來吧!更多活動資訊將在活動當月公告,若想第一手收到活動資訊,歡迎加入 Tyra 會員,除了訂閱 Tyra 電子報外,還可以加入專屬的 LinkedIn 群組!
美國生醫學界競爭激烈,尤其在求職時更是挑戰重重!沒有美國學歷能否順利找到教職?沒自帶研究經費會不會讓求職變得困難重重?如果您對這些問題心有疑惑,或正在猶豫是否投身學界成為 faculty,這場活動不容錯過!
我們榮幸邀請到在 Stanford University 的 Danny 以及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的 Chris。他們分別來自 wet lab 和 dry lab,具備跨領域背景,在生醫研究方面各有所長。活動中,兩位講者將分享他們決定投身學界的契機、求職前的準備與策略、面試過程中的挑戰,以及成為教授後的日常工作點滴。
參加者將有機會深入了解求職全過程,並與講者互動,汲取寶貴經驗。希望這場交流能為您的求職之路提供啟發,成為您邁向學術生涯的重要一步!
在歐洲學術界尋求職位的過程中,您是否對如何從博士後轉變為獨立研究者感到好奇?想了解不同國家的學術文化和申請流程嗎?
我們邀請到三位在德國、瑞士和挪威任職的學者,分享他們的求職經歷和職業發展,並將從申請者和招聘委員會的視角,探討學術職位申請策略,包括如何開始求職、建立學術網絡,以及論文發表和推薦信在申請過程中的重要性。他們還將介紹各自的工作內容與時間分配,並探討從博士後到獨立研究者的轉變。無論您是考慮學術職涯還是尋找下一步機會,相信本次討論都將提供實用建議和寶貴見解。
想聽聽如何在沒有美國身份與沒有美國學歷的情況下找到美國國藥廠工作嗎?想知道找到業界第一份工作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你知道博後其實可以在藥廠做嗎?留學除了美國還有其他國家的選項嗎?人生的跨文化衝擊過一次還可以再經歷第二次!
這次分享你將了解到:
美國學界博後與美國業界博後的差異
如何讓專業技能超越身份限制找到工作
德國與美國留學生活面面觀
那些你不知道的小眾路線將在14/09/2024與您分享!
博士除了學術工作還可以做什麼?離開學術界後的求職優勢是什麼?又要怎麼說明自己的研究也可以應用在其他領域和產業?
如果你在思考博班後的下一步,歡迎參與本次的活動,協助你找到獨有的職涯天地。
講師 Dr. Katherine 致力輔導海外專業人士的職涯發展,她將以親身和實際帶領 50+ 客戶的經驗,分享如何自我評估找出優勢、準備業界的履歷和面試、博士求職特有 job talk、怎麼 networking、有了 offer 要怎麼議薪。並且可以互動,參與者直接現學現賣。
在海外多年後,是否想過回台貢獻所學呢?但隨著多年在國外闖盪,台灣的學術研究環境經歷了哪些變化?回台灣成為教授的門檻又是什麼?如果您還在觀望是否返台尋求教職機會,這場活動絕對不容錯過!
我們有幸邀請到在中研院分生所的王博士及中興大學的沈博士,分享他們的返台求職心路歷程。兩位將以新進助理研究員及助理教授的身分,分享當初他們從美國回台求職的契機。同時,參與者有機會一窺他們寶貴的經驗,包含求職前的準備、策略及過程,以及拿到教職後的工作與日常。
對於那些對學術研究充滿熱情但還沒投入求職的您,美國教職申請的過程和內幕可能充滿未知。這不僅涉及到你的學術背景和研究專長,還包括系上如何評估每個候選人的能力以及研究領域的契合度。此外,如果您和您的另一半都在尋求學術界的機會,那麼你們絕對不能錯過這場活動!